2013-01-09

頹圮的老屋為養分開出名為當代藝術的花 ─ 府城的文藝精神


老地方的居民以為神龍守護他們,使他們安定繁華,文明輝煌一時。卻因為當政者利益考量,要拓寬道路,要開發地下街,以文化作為商業利益的祭品,大動土木破壞了龍脈,神龍受驚動不復返。


老地方位在台南,台灣最早繁榮的城市。 淘金美夢的現實卻是規劃不善的建設和工程弊案,換來整片拆除未盡的房舍、殘破的牆垣,十多年來是居民們進退維谷的尷尬和曾經滄海的遺憾。直到藝術在此開出花,老地方以另一種形式重生。

藝術造街計畫啟動,彩繪、攝影、裝置藝術等各樣風貌進駐台南海安路。沿路殘破單薄的老牆是設計師無篇幅的畫布,是藝術家的無邊界舞台,是旅行者的藝廊。日升月騰,或光或影,每個日子,每個時候,映照出不同面貌,渾然天成是海安藝術街區的燈光師。

文藝精神如籐蔓延,加上手作、音樂、咖啡、酒精,與海安路交錯的神農街散發台灣式的閑情逸致。一至二層樓的平房,完整保存的老建築,這裡是當代藝術創作者的沙龍。

走在海安路藝術街區,看見一個老地方十年的興盛與式微,看見藝術又使復興的奇蹟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