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6-05

印象 K —早夏釜山

A:「距離台北一小時左右飛航時間的城市除了沖繩還有哪裡?」
S:「我看看 Google Map…佬沃好像差不多。」
A:「妳對澳門印象如何?會想再去一次嗎?一個多小時就到了,可是我實在不是太想再去。沃佬在哪裡?」
S:「反了,是佬沃,在菲律賓。再去一次澳門也是可以啦。」
A:「飛去釜山多久啊?」
S: 「用肉眼測距 Google Map,差不多是到沖繩的兩倍長,大概兩小時吧。」
A:「去釜山好了⋯」 
我們便訂了機票。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四月午后,看著地圖,同步心念行動。


古道熱腸擋駕,語言來不及成為代溝

語言不通,問出了許多好心路人,被問出了好多趣味。


NO1. 車站 Info 人員。

落地不久轉乘輕軌順利到達旅館附近車站,出了站問訊,兩名值班的先生彼此照應,還為我們用手機查找,終究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。


NO2. 進城遊覽的老夫妻。

排隊等地鐵進站時,隊伍好長。一位帶著黃金項鍊先生對著A問了一串話,A自然地應聲 I’m Sorry⋯ 那先生尷尬地笑著夾帶口音複述一次 Sorry,然後站回他妻子身旁。令人不解的是,整條隊伍大概只有我們二人不會說韓語,怎麼他不繼續問其他人呢?!


NO3. 擁有通行證的站務員。

可能是我們不夠聰明,轉換地鐵路線時,怎麼都找不到如何到對面月台搭車的通道。走到閘口,看見對面有另一閘口是通往我們應該去的月台,但要出站再進站似乎不太合理。剛好有一站務人員經過,A 拿著路線圖對著他自然地問了 ” How can I get to another side?”,那先生冷靜地清了喉嚨,欲言又止,然後拿出他的通行卡感應,示意我們出站,又感應了對面的閘口讓我們進站。是的,他什麼都沒說卻解決了我們的問題。


NO4. 餐廳裡裝忙服務生。

走進當地餐館坐下,A自然地說了聲 "Do you have English menu?”,身形微壯的服務生旋風似地彈開,走到對面餐廳求救,不料沒人願意幫忙,於是那服務生走回自家廚房喚人出來幫我們點菜,另一名服務生走出來時還斜眼瞪了他又尷尬地笑。看圖點完菜後,餐廳裡的服務人員們變得好忙,忙著擦已經很乾淨的桌子和裝已經很多罐的水壺,沒有人有空看我們。同時一組可能來自其他國家的客人,無人招呼無聲離開。


NO5. 公車上的大嬸和大哥。

我們是依照網友建議路線搭乘公車的,準備從甘川洞下山。在山上的候車亭等了一會,車來了,我們一上車,車上的一位大嬸大聲地說著話,我以為他和司機正對話,我們走到最後一排椅子坐下。沒過幾站,大嬸轉過身來對著我們繼續大聲說話,越說越急,然後連司機也轉過來對我們說話,彼此語言沒有共通,說再多也沒用。A 拿出我們的交通卡揮著,表示我們剛刷過卡上車。旁座的大哥終於說出一個使我們獲得救贖的單字 “Subway”。原來我們該換車才能搭到地鐵。可是,為什麼公車上的大家都知道我們要轉乘地鐵啊?!

下車後,我們問這位大哥要怎麼走到地鐵站。又是一位欲言又止的先生,沒關係,他的手指出了方向。然後他便先走,走到路口他停了一下,原來他正在等我們,要帶我們到可以換成地鐵的公車站。走到站牌下,我們請他看著全韓文站牌指出我們該在哪裡下車。

NO41...NO41...NO41... 雖然只能一直重複,但他的好心真是會感動天地! "This one!” 他說,該是我們搭的車來了,於是我們上車,而他搭乘在我們之後的那輛公車。


NO6. 公車亭旁差點氣爆的大姊。

我們只是想確認是否乘車方向正確,可是站牌上沒有我們讀得懂的文字。剛好公車亭有個上班族女性,我們先說出地名,然後問是否是正確車站,大姊先是語塞,然後手指著前方,接著又語塞,語塞,語塞,再塞一點就會氣爆,A 貼心地說了聲 “I got it!” 頓時大姊的氣消了。我們朝著大姊所指的那個方向,走到另一個候車亭繼續問人。好感激她不因為怕出糗不搭理我們,也因她我們能順利搭上正確的公車。 
可能我們很幸運,遇到很多好人;也可能是這個城市很幸運,因為有很多好人。這幾天幫助我們的人們是我們旅途愉快的一部分。


已化作異國情調在這個城市的咖啡館

行前A為我預告韓國咖啡館林立,且多為本土品牌,釜山如是,並且大多數的咖啡館都有寬敞的內用空間和個性化裝飾。

每日晨起悠哉梳洗後,我們走進不同品牌的咖啡館早午餐。不知何故,所到的咖啡館裡其他顧客並不多,幽靜舒適的環境讓我們輕易消耗時間。雖然我們聲音不大,但因周遭未有台灣人或中國人,毋須顧忌談話內容是否被鄰近的耳朵捕捉了意思。當我們在寶水洞舊書街裡一家小巧的獨立咖啡館聊著天時,老闆不過四五步之遙,後來共三組客人在不大的空間,可聽見彼此交談。此時我們感到格外舒適,不論我們說什麼,在他們聽起來就是長短不定、忽快忽慢的語句與節奏。用浪漫的方式說:我們在異國,化身為他們的情調。


沒有明天無法回頭是衝動購物的藉口

如果必須抉擇「買了後悔」和「不買後悔」,我只能不成熟的承認我不能選擇「不買後悔」,這對當下的自己是種難以承受的煎熬,此時並肩抵禦物欲的旅伴是相當重要的,適時精神喊話可以喚起作為成年人自制是種美德的良知。穿梭在青少年流行的街區,我們僅輕微地買了一些衣服,不料往寶水洞舊書街的一個市場徹底摧毀我的防線。其實我的防線不過就是用粉筆在地上畫個圈,沒有任何工事可言;那麼我的旅伴呢?她的防線剛好是另一個粉筆圈。

這是個令我陷入餐風露宿風險的地區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